化学组组长 王世荣老师
1987年我十八岁,高三升入大学的一年。第一张照片是87年春游穿着咱八中的校服拍的第一张彩色照片,这也是我日常着装。第二张是我进入大学后拍得第一张照片。
回顾那个岁月,不知用什么词形容更加贴切。那是一种似乎晶莹剔透的状态,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认真”。每个人似乎都认真地做着分内的事情。
老师非常认真的教书,那时一周休息一天,高三周日上一上午课,有的科任老师经常下午会给我们再上两节课,完全是老师主动,学生自愿。那时我对老师的感情就是崇拜,老师太帅了,可以徒手一笔画一个好圆好圆的圆,物理、化学知识是那么玄妙,这种感情也影响了我,立志做一个可以影响很多人的老师,后来机缘巧合我被直接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
家长呢认真地打理好家里的一日三餐,让我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得很努力了,我的父母几乎没有操心过我的学业,就教育我要听老师的话。我的学习,只能靠老师和自己的努力。当时我坐两遍车上学,每天自己带午饭六点做第一班车出发,六点二十左右就赶到学校,因为晚十五分钟我根本挤不上公交车。
生活是艰苦的,但身处其中的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课间午休、晚课前同学们围成一个大圆圈打排球,女排精神影响着那个年代。该学习的时候大家都很投入,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完、不懂的地方一定搞懂。一切似乎都理所应当,似乎就应如此,大家都解决好自己分内的一切。
18岁的记忆
教育处主任 于杰
70后的高中记忆,我翻箱倒柜在照片中寻觅18岁时的八中风光,但是很难找到,珍惜仍挂在八中学子墙上的毕业照;我苦苦寻觅曾经教过18岁时的我的老师,突然发现在校园中只能找到一位了,珍惜仍浮现在脑海中的他们的身影。尽管现实中我的18岁已经不复存在,但静下心来想想,我发现很多18岁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依旧清晰。那时的校园,大门是木质的,操场是土质的,花坛中有个大大的水池,里面鱼儿游动,远望教学楼,银杏树造型呈一条巨龙,韧字碑、七彩亭、光阴瀑、大风车,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专属柜子,没有电子黑板,有的是木质的吱吱作响的地板,有的是粉笔末满天飞,有的是同桌的三八线,有的是晚自习时悄悄光临的老鼠。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甘之如饴。还记得我那时的外号;还记得有男女同学走的很近时,同学们那异样的眼光;还记得一个面包分开吃的快乐;还记得自己骑自行车摔伤时同学们关切的目光;还记得将平时的零花钱攒起来,到元旦时互送新年卡片;还记得上体育课跑800米时邱小岩老师放我一马;还记得老师们挑灯夜战为高三的我们保驾护航;还记得填报志愿时,自己真心不愿当老师,因为太辛苦;还记得毕业那天,没有红毯,没有欢送的人群,没有家长的鲜花,但是我记得有老师的拥抱,有同学的互相鼓励,有不舍的泪水,有坚毅的目光,有八中给我的三年美好时光,有我不悔的青春。同学们,真的 ,当我有那么多的记得,就代表着我的18岁是充实的,也代表着18岁是不能辜负的,18岁是用来奋斗的,但也代表着它是那么容易逝去,那么容易让我们遗憾,而遗憾之后又将无法弥补。羡慕正青春的你们,无憾曾青春的自己。同学们,希望我们每个人回首18岁,都能大声说:我的18岁无怨无悔!
我的十八岁
英语组教师 宋亚男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照片中这位略显青涩的女生就是18岁的我。我是宋亚男,一名英语教师,我曾于2002年-2005年期间就读于大连市第八中学。
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回到母校工作,是一种什么感觉?
第一,亲切感。曾经的良师如今成为同事,成为益友;每每抬头遥望,眼前所见依旧是这片绿荫,依旧是七彩亭、韧字碑,这种熟悉感会让日子慢了下来,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第二,责任感。八中的校训“惜时,坚韧,创新” 在学生时代就深深地烙印在心中,现在,我站在讲台上,更有一种责任感,要把八中精神传承下去。
谈到我的18岁,要从我的老师们说起,在此,我要向曾经教我做人,育我成长的老师们表达最真挚的感激之情,他们是:
班主任,语文老师—丁华
数学老师—曲永庆、王坚力
英语老师—张春阳
物理老师—薛连印
化学老师—徐垂春、刘桂霞
生物老师—肖及友
政治老师—张雪梅
历史老师—刘倩
地理老师—刘妍华、张艳伟
音乐老师—邓乐璇
美术老师—王大勇
体育老师—徐中革、张建文
各位老师让18岁的我学会了忠于自己,热爱生活,全力以赴,你会很酷。
第二,我想邀请同学们跟随这本泛黄的同窗故事,与我一起开启一场时光旅行——重返2000年。
教室靠近走廊一侧是一面窗户(现在储物柜的位置),教室显得更加明亮,老师可以无死角观察教室内情况。
操场上同学们挥洒汗水,青春昂扬,小礼堂依旧是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大体育馆中,男生们幻想自己是樱木花道,流川枫,场边的赤木晴子们为之尖叫。
八中的外观虽发生了改变,八中人的精神却从未改变,让我们看这张照片,2003年的那个春天,SARS非典袭击中国。在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中,我们的八中学子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学校作息调整为上课30分钟,休息20分钟,下课期间必须离开教室,在操场上活动。大家听完后感到羡慕吗? 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会如何利用这一个接一个20分钟的休息时间?当时的我们,一打铃就第一时间冲出教室,用最快速度跑到操场,占据最好的位置,打开书本—学习!什么是最佳位置呢?操场看台,小球馆的窗台(这里就是我和同学们自习的位置)。 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课时,正听到精彩之处,即将见证奇迹的时刻,突然下课铃想起,同学们哀求道,老师再讲会吧,没听够啊,什么时候能恢复上课啊?老师,我们好想上课啊!八中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走进校园,你仿佛就忘却了疫情之下的恐慌、焦虑,因为在学校里,我们有潜心教学的老师,有静心钻研的同学,是八中教会我们坚定、坚强、坚韧。
同学们,18岁是一个美好的年纪,新的梦想,新的选择,新的责任。青春的力量,不是时光的力量,而是梦想的力量。拼尽全力,追逐梦想,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愿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我的十八岁
化学组教师 陈思宝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同学们迈进了18岁的门槛,十八而至,学以成人。
可能是缘分使然,10年前,我和各位一样,在高中的校园里,每天奋笔疾书,等待着高考的洗礼。3年前,我和各位一同,迈进心向往之的八中,从此,一起逐梦。而今天,很容幸也感到很幸福,在这里,跟各位一起见证你们的高光时刻。
感谢学校安排这次“重逢”,让我又“遇见”自己的十八岁。我的18岁是实名注册人人网,科比巅峰了全明星,听着徐良和许嵩陶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已消失人海。心底涌着波澜,暗暗有少年愁、鸿鹄志、青春梦。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我想再回十八岁。
而让我印象深刻的还不止这些,10年前我高考失利考入辽宁师范大学,很长时间没有走出阴影,但是步入大学的那一刻,我想努力还来得及,我拼命证明自己可以,我积极参加活动,其他时间学习,每学期成绩优异,最终保送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回望来路,想告诉大家高考前踏实复习,放平心态尤其重要,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坚持不懈,朝理想进发。
成年已至,高考在即,梦想在继续,奋斗也在继续。弄潮锦鲤今跃浪,逐梦青衿更攀云。愿你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守初心、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愿你们带着老师们的希望和嘱托,保持必胜信念,乘风破浪,在高考中旗开得胜;愿你们有诗有酒有远方,一生恣意不颓唐,成人快乐!
Copyright @ 2020 大连市第八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0093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