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 刘倩
“人的最后魅力,存在于他的人格之中。”德育工作,表面上看是在抓班级日常管理、学生行为规范,但是其实质上是从中培养人真正德行的形成。教育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学会做人,终生受用。但是高中阶段从学生到老师,课业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只能从细微处着手,从生活中锻炼,从活动中学习,从课堂中升华。以下以现在2.11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例,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一、规则写在黑板上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结果很多班级在开学第一个月的值周总结中扣分严重,虽然作为班主任也反复重申学校规则,严格要求,结果还是摁了葫芦起了瓢,水杯放在桌子上,储物柜门忘记锁了,午睡讲话,大屏幕没关……经常性收到扣分条,防不胜防。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漠视和无视的状况如何改变?如何能让学生们自己意识到问题并自我约束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围绕规则进行全班讨论,首先明确学校一日规则,将学校的规则分门别类,全班每人说出1条,并且清楚具体要求,然后将日常反复强调的要求写在侧面黑板,日日提醒。
二、规则落实到行动中
明确规则是班级教育的第一步,但是规则不仅写在黑板上的,更是要让同学们遵照执行,努力在班级形成一种“规则文化”的氛围。利用自己历史学科的优势,结合历史班学生的特点,以同学们了解的启蒙运动以例,组织学生就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进行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国家权力也应当接受一定的制约,否则将走向专制。国家如此,个人亦如此,我们既要追求个人权利,又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制约。通过讨论,让每一个同学明确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确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同时针对班级常规问题执行做好分工,专人负责,眼操、午休与间操提醒桌面水杯,离开班级开窗通风关灯和空调,下课关好大屏幕……互相监督与自我管理结合,赏与罚相结合。
结果如何呢?
三、让规则驻扎在心中
一日常规同学们有条不紊执行着,我个人也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一个月以后,我们如愿获得流动红旗。再一次的教育讲话中我和11班同学们分享了康德的一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真正约束同学们的不是教育处,不是值周生,更不是你的班主任,不是印在书本上的法律,也不是写在黑板上的校规校纪,而是心中的道德定律,最能让你产生敬畏的规则。此时,经过一个月调整后的11班每一位同学,会更深刻的理解自律的康德,感知心中的准则。
进入十二月,我们又开始进行跑操,同学们对规则的理解也更好地贯彻在跑操之中。
历史班的特点是女同学多,身体素质差,请假现象比较多。所以跑操之前我在班级进行思想动员,结合冬季疫情防控和流感盛行,加之期末学习压力大,同学们抵抗力下降的问题,强化锻炼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健康坚持到寒假。
之后结合跑操实践,同学们自我总结跑操规则:快静齐,集合速度快,全程静音,队伍整齐人员整齐。总结跑操技巧:保持班级间距,放慢速度保持速度稳定,队伍紧凑,调整转弯,体委及时协调。全班同学明确目标:依靠全员努力,为班级荣誉墙集齐本学期第四张奖状。整个十二月的跑操,我们依旧有序的进行着。
从跑操伊始的动员,到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细化规则,贯彻执行恰恰说明“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我们的学生如果都具有了这种动力,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遵守规则,自我约束,看似遥不可及,实际上却是我们在课堂上生活中润物细无声之后的参天大树。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要做的就是保持一份淡定和坚守,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Copyright @ 2020 大连市第八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0093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