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蓝天下

2021-4-1

 

                                                                          大连八中  莫华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我是生物组的莫华老师。习近平3月6号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代表时强调“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尽管我做的没有那么好,但三十几年,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今天是我工作的最后一天,这节课也是我31年7个月教师生涯的最后一课。感谢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感谢同学们聆听。

个人简介:

莫华

1985.2收到辽师大生物系录取通知书,1985年9月——1989年7月辽师大生物系学生,辽师大优秀学生班部 ,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大学有了第一个学生韩晶——身残志坚的小姑娘,免费教她初中数学。

1989年8月——1994年7月  瓦房店市第 六高级中学    生物教师

1994年8月——2000年7月 瓦房店市第 六高级中学     化学教师

2000年8月——2007年9月 瓦房店 六高中学    生物教师、生物教研组长、生物实验员

2007年9月——2020年5月   大连八中      生物教师

 

先后获得瓦房店市优秀青年教师、化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生物和化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大连生物骨干教师、大连市生物名师工作室理事、大连市新课程生物教材选定委员、大连市嘉奖教师等称号。

2020年5月——2021年1月  四川凉山甘洛中学校 支教生物教师、挂职教学处副主任

在甘洛支教的两个学期,先后获得了甘洛中学校、甘洛县、凉山州优秀支教教师、所在团队获得全国最美支教团队。为甘洛中学校捐赠两台数码显微镜及其他生物实验用具,价值5500元;为西西呷小学捐赠国旗、红领巾及奖学金,价值5000元。

同一片蓝天下

   2018年2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访了全国最贫困的四川省大凉山腹地,考察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的进展情况,重申了“扶贫必先扶智”“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重要指示。为了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实现“到2020年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2019年7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依托“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发挥师资优势,选派200余所领航工程成员学校共880余名教师到四川省凉山州,展开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作为北大领航校长基地校成员大连八中的一员,我争取到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2020年5月9日,我上完了大连八中的最后一节网络直播课, 5月10日我搭上了早上7点去成都的飞机,11号晚上7点,到达了3000公里外的甘洛中学校。之前你们看到了我剪辑的那段视频了吧?在甘洛,孩子们会走,就会拍球,能跑就会带球,篮球是他们的最爱。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在大凉山支教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看到当地对扶贫对象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学校领导和教师均分配了包保学生和包保户,做好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把控报工作做到实处,定期下乡指导工作,他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想带你们了解凉山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学习的。

我支教的甘洛中学校,是全县唯一的高中,坐落在县政府所在地——新市坝镇。出了校门,有一所 “城关小学”,每天都会看到孩子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县城里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则每个星期天都搭伴坐着小火车往返。一次我问一个孩子“爸爸妈妈怎么不来送你上学”,他却很疑惑看着我“我又没有犯错误。”后来我知道了,这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所有的事情都靠自己。休息日,很多学生可能是去卖水果、蔬菜,可能是去放羊、下地干农活。在甘洛九年制义务教育,孩子们读书都是免费的,而且从幼儿园开始,都配备了免费的营养午餐,我的学生就经常跟我说,现在他们很知足,中国真了不起,脱贫攻坚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感谢、感恩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两个小姑娘,八岁了,每逢周末,我都会遇到她们,她俩告诉我,她们是西西呷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问她们, “好久到?”她俩用手一指“好近呦”,刚好,我在瓦房店第六高中教过的学生给了我一个任务:帮助他的公司寻找一个帮扶对象,于是我就决定去西西呷小学。没想到的是下了公交车,又用了一个半小时,我才到了西西呷小学。现在的西西中呷小学和幼教点,可能你们觉得太破旧了,但是这里的老师说几年前,没有幼教点,没有学前班,孩子们也不会说普通话,还是脱贫攻坚,让这里的孩子们看到了希望。今年春天过后,新的校舍就会建成。脱贫,不但有国家的政策扶持,还有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这是大连隆恒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祎(我的学生)、大连瑞强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强,他们一行四人,驱车来到西西呷,给孩子们送去了温暖,而且他们承诺,会长期关注学校的发展。

在四川凉山,我才真的知道了什么叫泥石流、什么是山体滑坡。苏雄离甘洛县城20多公里,那里有一所寄宿制小学。2020年8 月30号19点,到9月1日,下午3时许,全校146名学生,在12名的教师带领下,在热心老乡的帮助下,在消防战士的救援下,历经44小时的惊险逃难无一伤亡、安全到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场惊心动魄的避险,一次劫后余生,让我看到了凉山人民那团结和勇敢的心。校长木呷子打说:“山洪冲走了我们的财物,冲毁了我们的家园,冲垮了我们的校园,可冲不垮我们这颗坚毅的心!”其实那天晚上,没有经历过这么大雨的我,真的是彻夜未眠。

初中毕业后,会有一少部分学生来到甘洛中学校,继续他们的求学之路。虽然他们学习底子差,很多孩子上了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也没有什么课外补习,甚至有些学生还要在假期里为高中的学杂费绞尽脑汁,就是在这样条件下,2019年,高考最高分也达到了653,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怎样的毅力。每个周一,迎着朝阳,学生、老师都会准时参加升旗仪式,

这里的学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他们刻苦、专注,乐于跟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在我看来略显单调的校园生活,他们也觉得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从不服输,为集体荣誉而战:军训时顶着炎炎烈日,没有一个人掉队,逃生演练,每个班级都争做最快、最好。 他们爱校如家,很多学生说他们是学校和老师养大的孩子:学校给饭吃,老师教文化、教做人。即使就是高考,陪伴他们的也是老师。他们懂得感恩:夏天的甘洛,经常下雨, 10:30分晚课后,我总能遇到细心的学生,去办公室看看我是不是有雨伞,他们的思想很纯真:“我淋雨生病,可以找老师补课,但是老师要是生病了,全班几十个人就没有生物老师了。”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甘洛当老师。有的孩子临别时给我写的赠言是:“立志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家人、爱自己的人。几年之后,走出甘洛,我能看见更多美好,回到甘洛,我能让家乡更美好。”7月8号那天晚上,高考结束后,住校生自发的在学校的操场上,一遍遍的大声喊着:“谢谢甘洛中学校、谢谢老师!”

虽然凉山支教告一段落,但是我相信大连八中和甘洛中学校的情谊会源远流长。看看这些捐赠的书籍,是不是也有你的那份爱?这段书上的话,是你写的吗?其实在传播爱的路上,一直有八中人前行。援疆的崔贺、王超、曲永庆老师;去贵州遵义的金红霞老师,去贵州六盘水的田子毅老师;在凉山甘洛县支教的高艳华、窦黎、莫华,还有默默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的张娥和蒋喜莲老师等等。

亲爱的同学们,跟凉山的孩子们比,无疑你们更幸福,当然也有更多优秀品质,老师希望你们在自律中生活学习,在自省中成长,珍惜当下,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播放一段我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视频。

祝愿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幸福;衷心祝愿大连八中越来越好,祝八中学子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