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英语阅读课的反思
外语组 李颖
八月初次接触外研版高中英语新版教科书,惊叹它的设计精美、内容丰富。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题材多样,体裁丰富,语言地道鲜活,尤为显著的是以“主题”为纲,活动设计紧紧围绕主题语境开展,在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将主题语境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之一,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18)。
主题意义的探究具有如下几点意义:
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围绕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两个方面开展。在课堂中以主题探究为明线、以语言知识学习为暗线开展教学,可以侧重语篇解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挖掘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和内涵,促使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建立积极的价值取向(辛强,2019)。
2. 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要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郭颖等,2019)。情境化能增强语言学习的真实性,问题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活动化则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有效习得语言。
3. 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重点关注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辨析、梳理、概括、推断、比较等思维能力,有利于摆脱传统英语教学重死记硬背而禁锢学生思维的困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迁移与创新(王为忠,2020)。
英语教学应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上探究主题意义,英语学习应在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程晓堂,2018)。基于此,对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6 Understanding Ideas一课进行课后反思。
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可以直接导入,也可以通过生活情境逐步导入,还可以通过悬念
或借助视频、音频导入。生活导入时教师可从鲜活的生活事务出发,或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话题着手,引出文本主题。Understanding Ideas教材中设置了有关壮族和瑶族的图片,作为导入环节,帮助学生熟悉语篇话题。而我在课程设计时,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将收集有关壮族瑶族资料安排在课前自主预习环节,课堂上则从“旅游”这一生活话题入手,通过魅力四射的风光图片引出文本主题---龙脊梯田。
反思:这样的课堂导入“入戏”较快,简洁明朗,学生也感兴趣,但是没有在开课时置入“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在达到语篇主题意义方面略有欠缺。
语篇结构
语篇结构蕴含着语篇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梳理语篇结构有利于获取文本
主旨大意,促进主题意义的理解。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6 Understanding Ideas文本的说明文文体特征非常明显。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提取每一段的主题句和关键词,通过主题句和关键词来分析文本结构,明晓文本主题。具体来说:结合本单元Project的目标,在文本的第一、二段设计活动完成龙脊梯田的Profile(简介)。第三段讲述建造梯田的原因时,着重梯田建造前后的对比,加深对建造原因的理解,达到与当地人民的“共情”。第四段介绍梯田的运作原理,结合课后活动4 的“流程示意图”,看图复述龙脊梯田的运作原理。这一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细节,理解文中关于龙脊梯田运作原理的逻辑关系。实际教学中,学生既要在文章中准确查找相关信息,又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逻辑关系,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课堂上学生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加之我没有适当提供一些连词和过渡语,致使学生复述时语言表述不够精准,连贯性不强,未能达到输出语段的目标,对主题意义的升华没有完全到位。
反思:要引导学生在看图时注意图标提示,将图标展现的逻辑关系与文章的细节有机结合,有逻辑、有条理地复述。此外,课堂活动指令要简练、明确,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活动难度。设计活动时,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适当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和信息,包括可能用到的词块、句式、连接语等。口语表述环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关注这一问题,多设计类似活动,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主题语境
《课标》指出,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
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2018)。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6 Understanding Ideas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涉及的主题语境内容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研究龙脊梯田建造原因和运作原理时,向学生反复强调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欣赏龙脊梯田区域的生态循环系统。学生了解到壮、瑶人民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体会当地人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熟悉当地人的环保观念,聚焦文本主题意义,从而加深对语篇和单元主题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梳理语篇结构的同时,我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学习说明文阅读策略,提高分析说明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龙脊梯田运作原理之后,和学生共同思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更多的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例子,赞叹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分析语篇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龙脊梯田做一简短介绍,深度理解为什么龙脊梯田会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有的这些教学设计,都是以主题意义为主线,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实现从浅层阅读到深层阅读,最终领悟主题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观。
反思: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也应围绕主题语境整体设
计学习活动。课时目标的设定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课标》教育部,2018)。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应该置入“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使其贯穿课堂;主题意义的探究要在语篇分析中自然生成,而不是生硬地强加给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图片、视频、课后练习等各种素材,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合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阅读(教育部,2018)。
程晓堂(2018)指出,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可以充分激活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和智慧,发展其主动思维的意识和水平,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参与社会(转引自郭颖等,2019)。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赏评价、自主表达,使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思维品质的提升过程、文化意识的建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突出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教学方式。(《课标》教育部,2018)。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语篇教学,要围绕主题意义的六要素有机整合,通过创设情境,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特点的具有教育性的学习活动的方式,实现深度阅读,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语言、文化、思维策略、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 程晓堂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0/10
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问题推进式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段瑜金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0/7
英语阅读教学重高阶思维设问的误区分析与改进 林燕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0/7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王为忠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0/8
聚焦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问的时间 巫伟民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0/11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张小平 王丽爱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0/8
Copyright @ 2020 大连市第八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009339号-1